你不知道的禹州各乡镇的这些介绍(二)
| 招商动态 |2016-11-13
范坡乡:范坡乡红薯种植面积大,农民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。红薯粉条,又称红薯粉丝、粉皮、活折,是禹州传统的名特产品,已有600余年的历史。禹州粉条色泽黄亮,身干条细,均匀片薄,韧性好,拉力足,食之柔软爽口深受人们喜爱。纯红薯粉条采用优质鲜红薯淀粉,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。纯红薯粉
条不含任何人工色素,属绿色天然食品,柔软可口,营养丰富,久煮不化,宜烹饪、耐保存,素有“人造鱼翅”之美称。食用前开水浸泡5—10分钟,可冷拌、焖炖、热炒、涮火锅。一菜多吃,色香味美,老少皆宜。 坚持营造“生态范坡、绿色范坡”的指导思想,实施了植树造林的“六大工程”建设,栽树115万株,五条“绿色通道”和经济林绿意盎然,高标准实现了平原林网达标,并得到了省市验收组的高度评价。传说尧年老时,十分留意寻找能继承他王位的人。有人推荐了当时隐居箕山的隐士许由。尧就亲自到河南登封县箕山拜访他,执意要把帝位让给他。许由没有接受帝尧的禅让,连夜逃进中岳嵩山附近颖水边隐居下来。但没有多久,尧帝还是追赶着许由到了颖河水边。帝尧是执意要让位的,见他不肯接受,便请求他出任九洲长来协助自己治理天下。许由喟然叹曰:“匹夫结志,固如磐石,采山饮河,所以养性,非以求禄位也;放发优游,所以安己不惧,非以食天下也。”这次许由不仅坚辞不从,而且认为听到了那些话便是奇耻大辱。他奔至河畔,不顾河水冰凉,一个劲地冲洗自己的双耳。恰好此时也在颖河边隐居的巢父牵着牛犊到河边饮水。见许由这般情景,便问其原因。许由说,尧要让他当九州之长,玷污了他的耳朵,故而以河水冲耳。不料巢父听罢大怒,认为许由是矫揉造作,厉声斥责道:“这都是你的不是。你若诚心隐居,深藏不露,何不到高山深谷藏起来?谁又能找得到你?偏偏你要到处浮游,高淡阔论,还用歌词去激尧帝。你在此洗耳,无非又是一种沽名钓誉!你在上游洗耳,我在下游饮牛,既然你已知道自己双耳已污,为什么又来弄脏我的牛嘴?而且也把这清河水染脏了!”说罢,愤然牵牛往上游去了。晋代皇甫谧《高土传·许由》中有类似情节的记载。可见巢父亦是嵩山高洁隐士之一。据说,许由听了巢父的一番话之后,很觉惭愧,打点行装,周游他处去了,从此杳无音讯。帝尧知道后,非常敬佩,就封许由为箕山的山神,配食五岳,代代不绝。于是在今禹州城北关外的颍滨,便留下了两处名胜古迹“洗耳台”和“巣父洞“。听颍水之潺潺,看箕山东之逶迤,慕巣许之高风,后人便以“箕山颖水之风”形容历代隐士的风范。
十三碗乡土韵味之嫁女篇:
中午宴席——宴请礼节:贵宾要坐上房屋,主宾应该脸对门(即常说脸朝外的人)。贵宾要
坐八仙桌(八仙桌木线要朝外走)。陪客坐下首、喝酒车轮战(陪客打通关,客不停、陪不止)。(娶媳篇)
禹州西部娶媳妇有其独特风俗:一是由媒婆送“好”、选定吉日。二是迎亲当天新娘近族全
体出动(至少得一家一人)送亲,为亲娘壮威。三是见太阳后争相抢“好”。四是新人拜堂不仅要拜父母,还要逐个拜近亲(近亲有红包相送哦)。五是全村一齐赴“大桌”(全村男女老少皆可赴宴啰)。六是不分老少闹新房(结婚三天没大小嘛)。
范坡乡
1、乡镇简介:
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东南部的一个乡。面积71.8平方千米,人口6.4万人(2006年)。下辖35个行政村,89个自然村,286个村民小组。范坡乡的农业经济有四大优势,即烟叶生产优势、红薯资源优势、生态农业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。范坡乡的特产是粉条。
2、经济发展:
范坡乡的农业经济有四大优势,即烟叶生产优势、红薯资源优势、生态农业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。范坡乡素有“金叶之乡”的美誉,烟叶生产位居“全国第二,河南第一”,常年烟叶种植面积2万亩左右。烟叶生产实现了“品种优良化、种植区域化、栽培规范化、管理科学化”。被河南省和许昌市定为优质烟叶生产基地。2006年,全乡收购烟叶176万公斤,优质烟比例为46.8%,公斤均价10.81元,烟农总收入1903万元,完成烟叶产品税418万元;“三粉加工业”形成了“一小、一大、一中”的生产态势,全年种植红薯4—5万亩,经过深加工后,农民年总收入4000—5000万元。
3、风俗特产:
范坡乡红薯种植面积大,农民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。红薯粉条,又称红薯粉丝、粉皮、活折,是禹州传统的名特产品,已有600余年的历史。禹州粉条色泽黄亮,身干条细,均匀片薄,韧性好,拉力足,食之柔软爽口深受人们喜爱。纯红薯粉条采用优质鲜红薯淀粉,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。纯红薯粉条不含任何人工色素,属绿色天然食品,柔软可口,营养丰富,久煮不化,宜烹饪、耐保存,素有“人造鱼翅”之美称。食用前开水浸泡5—10分钟,可冷拌、焖炖、热炒、涮火锅。一菜多吃,色香味美,老少皆宜。
小吕乡
1、历史沿革
1968年建小吕公社,1984年改乡。
2、地貌气候
小吕乡地势呈波状起伏,山、岗、平地形俱有。气候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型,气候温和,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,地上地下水利资源丰富。
3、经济发展
聚乙烯塑料粒子加工业、竹木加工业和“三粉”加工业成为小吕乡特色产业。2004年,小吕乡党委政府继续改善投资环境,扶持、壮大特色产业,加大对传统聚乙烯塑料粒子加工业和竹木加工业的扶持力度,以刘坡为中心的塑料粒子加工厂已增至89家,年加工能力5万吨,产品远销10多个省市,成为闻名全国的塑
料粒子加工集散地。马谦、中营的竹木加工稳步发展,成为小吕乡的特色经济。“三粉”加工向精深方面发展,“三粉”加工厂达32家,年加工红薯淀粉6000吨,加工粉条3500吨。
4、文物古迹:晁错墓
晁错墓位于小吕乡晁喜铺村西,系西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之墓。墓冢呈圆形土丘状,占地面积336.375平方米,周长65米,高5.3米,土丘上芳草萋萋,野花烂漫,有柏树、槐树、桐树和一些一年生杂草等草木。墓冢正南面立有石碑一通,系清朝乾隆三年(1783年)所立,碑高1.5米,宽0.8米,厚0.15米,平顶,上镌楷书“汉御史大夫晁公之墓”。
晁错墓
5、吕不韦故里
《史记曰》:“吕不韦者,阳翟大贾人也。秦庄王以不韦为丞相,号称仲父。”清《禹州志》记载:“吕丞相不韦故里,在城南大吕镇。”
大吕在禹州城南14公里小吕乡大吕村。村西头立石碑一通,上书“吕不韦故里”五个大字。该村北依吕梁山,西邻吕梁河,设大吕、吕东、吕西、郑楼四个村会。吕姓村民一千余户,五千多口人。聚落为东西长方形,面积1.5平方公里,十三条街巷纵横交错。主街东西向,长3华里,多砖木结构瓦房,布局严整,居住集中。商店沿街分设,村民多营编织业。农历逢双有晨集,四月初八有古刹会。
大吕村东2里有小吕村,概因吕不韦后裔部分家族东迁居此,故称小吕。聚落为长方形,南北三条主街与东西两条主街相交,呈棋格状,房屋多砖木结构,布局紧凑,东临郑(州)南(阳)公路,为乡政府所在地,故称小吕乡。
小吕乡南有父城冈(群众呼为福胜冈),东起西南王村,向西经小吕、莲花池至大吕村西北结为至高点,长达6公里而脉绝。七娘庙与吕丞相祠其上。其下有吕梁江,自北向南流过,经龙门口,泄入郏县境。吕梁江在冬季为涓涓细流,摆上几块大石,即可过江;夏秋季节,山洪暴发,百川入江,滔滔洪水,甚为壮观。周围景观有黑石关、子房寺、文丑冢、汉御史晁错故里、汉留侯张良故里等。
梁北镇
1、基本概况
梁北镇在全县的位置梁北镇位于河南省禹州市东南部,地处三峰山、柏山之间,毗邻禹州市区。现在,该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按照“突出工业,优化农业,加快城镇,塑造形象,强镇富民”的总体思路,多策并举谋发展,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,人民的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。
梁北镇位于河南省禹州市东南部,地处三峰山、柏山之间,毗邻禹州市区,平禹铁路和许禹铁路穿境而过,禹郏公路(禹州—郏县)、郑南公路(郑州—南阳)贯穿全境,正在建设中的南三环横贯东西,地理位置优越。全镇地势西高东低,西部为山岗区,东部为平原。境内煤炭、耐火粘土、水泥灰岩、蒙脱石储量丰富。 全镇总面积46.5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4.08万亩。辖郭村、梁北村、砖桥村、杜岗寺村、大白庄村、铁李村、箕啊村、军张村、彭庄村、黑龙庙村、大席店村、陈口村、苏王口村、半坡店村、罗坡村、余楼村、董村、赵桥村、杨村、秦村、刘垌村、苏沟村、杨园村、双庙村、董村店村25个行政村,170个村民小组,总人口42794人。
2、经济建设
2007年 ,梁北镇党委、政府认真践行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按照“突出工业,优化农业,加快城镇,塑造形象,强镇富民”的总体思路,多策并举谋发展,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.6亿元,同比增长17%;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30元,同比增长8.8%;财政收入达1516万元,同比增长30.8%。
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,促进财税稳步增长。先后引资2亿元,新上技改扩建项目共26个,其中新上超亿元项目1个,千万元以上项目12个,千万元以下项目8个;技改项目4个,扩建项目1个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3亿元。中锦水泥、佳美陶瓷、彭龙煤业已建成投产;投资1.8亿元,年生产生活用纸10万吨的盛轩纸业项目已开工建设,该项目的建成和正常运营,将使梁北镇成为河南省乃至华北地区地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基地。目前,梁北镇已形成了陶瓷、电瓷、机械加工、煤炭、水泥、医药包装等6大支柱产业。
梁北镇草木
二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,促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目前,梁北镇已建成特色农业基地4个,总面积已达
1.5万亩,年亩均效益在2000元左右。梁北镇还大力发展了养殖业。目前,已建有养牛、奶牛、养鸡、养猪场68个。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壮壮奶牛场及中鑫奶牛场,已形成规模,产销两旺,效益可观。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钧龙养殖(种植)有限公司,年出栏商品猪1万头,销售收入达900万元,带动农民养殖户2千余户,是禹州市规模最大的商品猪生产基地。全镇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%。
三是抓小城镇建设,促第三产业发展。目前,镇区面积扩大到6.5平方公里,镇区人员增加到1.5万人,城镇化率达到34.8%,镇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68家,从事第三产业的专业户达120个,从业人员猛增到2800多人。
四是抓劳务经济,辟增收渠道。今年就地转移劳动力8000余人,新增输出人员达1200人,年劳务收入达9200万元。五是抓执政亲民。筹资50万元,新建村级敬老院4座;为住房特困户建房27间。筹资100余万元,翻修村村通道路11公里。同时采取有力措施,使企业安全生产及群众安全生活实现了年度“零事故零伤亡”目标。
文殊
1、文殊菩萨
文殊菩萨,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,佛教四大菩萨之一,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,代表聪明智慧。因德才超群,居菩萨之首,故称法王子。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“妙吉祥”;Ma?ju 文殊或曼殊,意为美妙、雅致、可爱,师利或室利,意为吉祥、美观、庄严,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。文殊菩萨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。
文殊菩萨像
2、文殊形象
文殊菩萨的形象,通常是手持慧剑,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,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。 文殊菩萨形象多变,依照其形象,可分为一字、五字、六字、八字文殊,文殊菩萨
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。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,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。一般右手握「智慧剑」,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「般若经」。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愚痴,智慧犀利如剑;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,花上放有般若经,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。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,表示智慧威猛无比;或以莲花为台座,代表清净无染;或驾乘金色孔雀,比喻飞扬自在。
文殊生辰乃 四月初四 佛教节日中,除释迦牟尼佛的出生、成道、涅盘为历史事实外,其余的如弥勒圣诞,观世音菩萨圣诞皆乃是祖师大德及后人所定,并非出自佛经,佛弟子当了解,此即是表法,实则观世音菩萨也并非出生在地球,如何说生日呢?此是古来祖师大德借此方便接引众生,以入佛正见。
文殊菩萨
3、轶事典故
大圣文殊,不独建立道场于五台山,摄化有缘人。同时深入民间,示同凡人,随机说法,普度众生。如佛教中著名的寒山大士,就是文殊菩萨应世。寒山示现生于贫苦之家,自小父母双亡。其兄不仁,饱受饥渴之苦,为求知谋生,辗转流浪,其诗云:?出生三十年,常游千万里。?可知其流浪生活多苦,后到天台山出家,隐居于寒岩,甚感满足。但为求饮食,常到国清寺,找老友拾得。当时拾得在寺内当行堂职,将残余饭菜,收贮竹筒,赠给寒山子。寒山子生平行为,迥异常人,特别其所吟诗,深具佛法妙理,都是
醒世警言。所以虚云老和尚说:?法身清净若琉璃,肉眼看来那得知,欲识其中玄妙处,细读寒山百首诗。? 还有中国宋朝时代,有戒阇黎者,亦文殊菩萨的化身。传记:宋朝台州临海县,有一长者名娄原祐,乐善好施,其父官拜少卿,亦仁慈爱物。其夫人张氏,夜梦月光入怀,后怀孕生子,取名顿吉。顿吉出世即言:?善哉父母,生我劬劳,长度群生,为世沃焦。?父母闻言大惊,既忧且喜。有一天,小儿忽请其母,准备七人斋饭,果然不久,七个和尚共来。其父原祐合掌问:?大德何来??其中一人答道:?我等从南印度来,闻居士生奇子,特来相贺。?饭后,抱儿相见,僧对儿言:?仁者有情之轨,切莫被他蒙过,须要惺惺。?儿乃抚掌而笑,僧去后,小儿对父母言:?刚才七人,都是佛菩萨化现人间。? 顿吉五岁时,自称六和大师。十五岁辞别父母去出家,在杭州道上,遇见慧光和尚,说明出家意愿。老和尚介绍彼去飞来峰,见波利多尊者,尊者问:?子从何来??答:?从缘来。?问:?是何姓? ?答:?是佛性。?问:?子身尚俗,安识佛性??
答︰?我身虽俗,因俗证真,真俗圆融,洞然无二,无二之性,即是佛性。?波利多尊者,异其根利,为之落发出家,授具足戒,名之为?善戒。?自此善戒,云游四方,广度众生。但行为怪诞,异于常人。知人所不知,能人所不能。 淳熙二年,戒师与弟子普明,道全等人,由五台山同往潼州,有一渡口,名化生渡。对岸有一神庙,是五郎祠。五郎神时常显灵,令乡人每天杀猪宰羊致祭,五郎神知戒师必经此道,化虎挡住去路,戒师知虎是五郎神所变,以手格虎让路,来到五郎祠,指神像叱曰:?汝是一郎至五郎,妄兴祸福宰牛羊,老僧为说无生法,免至冤家累世偿。?五郎神像立即塌坏,五郎祠亦起火自焚。 淳熙三年,戒师来到洛阳,洛阳有一富家名李光弼,常听信妖言,沉迷邪魔,戒师悯其愚,为邪魔所惑,亲到其家,端坐入慈济三昧。众魔各自现形,皆是邪魔外道,甚至牛神鬼怪之类。向师哀求:?乞为开导。?戒师曰:?汝等众魔妖精,性本妙明,从今以后,不要再害生灵。?众魔感恩而逃,李家自此安宁,而李光弼亦皈依三宝,正信佛法。 淳熙六年,戒师经过一处,见一屠夫名金炳,正缚着一头羊,欲举刀刺杀,羊咩咩哀叫不已。戒师说道:?你两脚不修,遭此活剥。?仅此两句话,羊不叫了,屠夫也不杀了。戒师开示曰:?人成羊,羊变人,只在转瞬间。一切众生,无不曾作父母兄弟,男女眷属,易生而受禽畜之身,云何于中取而食之?汝等从冥入冥,报此躯壳,吃他八两,还他半斤,若能返妄归真,从冥入明,脱此躯壳,
应当归依三宝,永不杀生。?金屠夫听罢,放下屠刀,舍妻出家,忏悔罪业,戒师为其披剃授戒,法名可化。 后来可化欲往天台山参石桥禅师,路遇强盗,被众强盗拦截痛殴,可化大叫?冤家痛哉。?群盗笑言:?正是冤家。?将可化缚于树上,欲活剥其皮,这时有一盗首走来,追问经过道:?他是出家人,那里有钱,杀他无用,放他去吧!?可化死里逃生,不敢前往,退回戒师处,将经过告戒师。师说:?若无老僧救你,定还他八两了。?可化始知盗首,正是戒师变身。 有一知府名江平父,一日对其夫人说:?听说兜率院和尚戒师,能够吃三个猪头五斗酒,我想试试这和尚食量。?夫人同意,迎请戒师来,还没谈话,先进饮食,桌上酒菜为之一空。太守见戒师食量惊人,不禁称奇,但太守夫人,在后面窥见,腾空而入之鬼神环卫在侧,戒师将食物掷左右,众鬼神接而食之。事后夫人将所见事告太守,太守再次请戒师来应供,暗中偷窥,果如夫人所言,敬畏不已。 一次,戒师买很多虾煮熟而食,卖虾者来要钱,戒师囊空如洗,无法给予。虾贩大怒,声言无钱,还我虾来。戒师大笑,张口喷出满桌鲜虾,活泼蹦跳,众人大骇,戒师头也不回,手挽周婆,行歌而去。周婆歌曰:?笑煞愚痴汉,管家无歇时,四山若来合,妻子各分离。?又歌曰:?世人都笑我,我笑世间人,如意摩尼现,无人识本真。?戒师则歌曰:?疯僧疯婆,吃酒蹉跎,太守仁风,阇黎神诀。? 原来绍熙四年,台州大旱,黎民百姓,祈祷神祇,不获感应,反而炎阳更烈。当时太守,将城隍庙神像搬出曝晒,责其不能泽而救民。夜梦神言:?汝知龙属,职司行雨,若无天命勒令,是不敢自专。城东兜率寺戒师,是文殊菩萨示现,乃能致雨,试往求之。?次日太守斋戒沐浴,率领僚属,亲往寺中求见戒师。其他官吏进去,见戒师醉酒未醒,并吐满地秽物,出告太守。太守不信:直入师室,戒师清醒如常,且异香满室。问:?明府来此何为??太守说明来意,恳请戒师慈悲致雨,以救民众。师曰:?明府不用心忧,当有报命。?太守走后,戒师取纸墨作书焚之,不久大雨骤至,四境水量充足,秋天播种,竟获丰收,农民喜而歌曰:?仲春喜新晴,六月遭酷热,太守扬仁风,阇黎妙神诀,除热得清凉,歌声几时歇。? 一日,戒师大显神通,放大光明,众人皆见戒师顶上毫光万丈,光中现出七佛,然后对众言:?老僧世缘已毕,今与汝等作别。?师示灭后,屹然不动,颜貌如生,荼毗之日,抬之不起。其弟子道稠告众曰:?吾师为七佛之师,方便示现,凡火不化。?遂为师开襟以待,忽然胸中出三昧火自焚,五色祥云缭绕不散,舍利如雨下,造塔于寺,永镇山门。 戒师圆寂后,有人对周婆说:?戒和尚去矣。?周婆即于普济桥下坐化,化生莲华,香光交错,见者惊叹不已。七日后,忽有一异僧出现,歌曰:?戒师文殊,周婆普贤,随肩搭背,万世流传。?原来戒师与周婆,是文殊菩萨及普贤菩萨的化身,深入民间,随缘教化,可惜世人不知,奈何。
![](http://www.bkrmz.com/mstyle/themes/img/phone_item.png)